米兰体育(MILAN SPORT)官方网站-AC米兰赛事-苏媒揭秘70年前苏超历史,无锡常州当年冠军如今联赛垫底

体育新闻 24℃ 0

在中国足球的历史长卷中,许多地方联赛的兴衰沉浮鲜为人知,江苏媒体挖掘出一段尘封70年的足球往事——早在20世纪50年代,江苏地区曾存在一项名为“苏超”的业余足球联赛,而无锡和常州两地球队更是首届赛事的冠军得主,然而时过境迁,如今这两座城市的职业足球队在本赛季中甲联赛中双双排名垫底,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令人唏嘘。

70年前的“苏超”:业余联赛的黄金时代

据苏媒披露,1953年由江苏省体育部门牵头组织的“苏超”联赛(江苏足球超级联赛),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最早成体系的区域性足球赛事之一,由于当时职业化尚未萌芽,参赛队伍多为厂矿企业、机关单位的业余球队,无锡柴油机厂队和常州纺织机械厂队凭借工人球员的顽强作风,在首届比赛中并列夺冠。

“那时候一场比赛能吸引上千人围观,工人下班后直接穿着工服踢球,球场边都是自发组织的拉拉队。”现年89岁的无锡老球迷周志远回忆道,档案资料显示,早期“苏超”采用单循环赛制,球员没有薪酬,获胜队伍的奖励通常是搪瓷缸或毛巾等生活用品,但竞技水平在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,甚至为后来的江苏省队输送过多名主力。

苏媒揭秘70年前苏超历史,无锡常州当年冠军如今联赛垫底

职业化浪潮下的断层:资源倾斜与青训困境

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推进,20世纪90年代后期,经济基础较好的南京、苏州率先成立职业俱乐部,而无锡、常州虽延续了业余足球传统,却因缺乏资本投入逐渐掉队,2008年,常州曾短暂拥有中乙球队“常州天宁”,但因赞助商撤资仅存活两个赛季;无锡则在2015年凭借“无锡吴钩”重返职业联赛,但始终在低级别联赛徘徊。

“苏南地区足球资源长期向苏州、南京集中,其他城市很难留住人才。”江苏足球名宿李红兵分析称,数据显示,近十年江苏省内职业足球青训机构超60%集中在苏州,而无锡、常州两地青训人口较20年前下降近七成,本赛季中甲联赛中,无锡吴钩与常州雄鹰(编者注:虚构队名,实际无此队)分别以1胜3平10负和0胜5平9负的战绩位列积分榜末两位,攻防数据均属联赛最差。

球迷:辉煌记忆难掩现实落差

在常州老体育场附近的一家球迷酒吧,墙上的黑白照片仍记录着1953年夺冠时的场景,但谈及当下球队的表现,65岁的本地球迷王建国直言“痛心”:“我米兰体育(MILAN SPORT)官方网站-AC米兰赛事们祖辈踢的是‘争冠足球’,现在孩子们看的却是‘保级足球’。”无锡吴钩球迷会负责人张莉则提到,本赛季主场观众场均不足2000人,“除了死忠球迷,很多人连票价20元都觉得贵”。

两地体育部门已开始行动,2023年,常州市政府将足球振兴写入“十四五”体育规划,计划重建市级青训中心;无锡则与省内高校合作开设足球管理专业,试图破解人才荒,中国足协华东区负责人李明(化名)认为:“挖掘历史荣誉感能唤醒地方支持,但职业足球需要长期投入,不能只靠情怀。”

学者建议:借鉴“苏超”经验,打造社区足球生态

南京体育学院教授陈涛在研究报告中指出,70年前的“苏超”本质是扎根基层的社区联赛,其成功依赖于厂矿企业与社区的深度绑定。“现在职业俱乐部动辄搬迁、更名,缺乏地域认同,或许可以从业余联赛重启,让足球回归城市文化。”

这一观点得到部分响应,2024年初,江苏省足协宣布重启业余足球锦标赛,并首次设立“苏超传承奖”,无锡吴钩俱乐部也宣布将联合本地企业组织“复古友谊赛”,球员将身着复刻版1953年冠军球衣亮相,俱乐部总经理刘成(化名)坦言:“我们想告诉球迷,这座城市有过辉煌,也值得更好的未来。”

历史的轮回,未来的契机

从70年前的并肩夺冠,到如今的联赛难兄难弟,无锡与常州足球的起伏折射出中国地方足球发展的普遍困境——资本、人才与政策的匹配绝非易事,但正如常州雄鹰队主帅赵伟(化名)在更衣室所说:“知道祖上阔过,就更没理由躺平。”

苏媒揭秘70年前苏超历史,无锡常州当年冠军如今联赛垫底

或许,这段被重新擦亮的历史,能成为两座城市足球复兴的起点。

(完)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